昨天跟果果一起约好了小聚一下,翻了翻最近档期的电影,发现只有《无双》的评分还是蛮高的,于是下午就一起欣赏了一波。

可以说,这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片。作为男主角的“画家”(也即李问),以及作为女主角的秀清,可以说都是智商超高的人物。让我想起的另一个角色就是《越狱》里的Micheal Scofield。画家有着制造伪钞的技术,搞清楚了所有的技术难点,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和绘画水平,以及超一流的编剧、表演水平。想想自己的水平,高智商犯罪,算了还是好好当老实人吧。真的存在这样的人的话,那可真是我完全没法想象的生活。

P.S. 当时怎么自己没有选择印钞相关的专业呢。

wushuang2

讲故事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在想,这大概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华人吧?要是刚搬过去的留学生,大概率家里条件不会这么差,而且学艺术的话,我觉得在西方应该大概率都是富有阶级才能够去做的事情。至少在中国,上一代从饥饿的时代过来,不会去冒险做这种事。(果然,全是李问编的)

片子中场的时候,我想到,这都回忆了快一个小时了。怎么还没去抓呢?到五点钟就散场了,还不到一小时,要是去抓画家,时间也太紧凑了吧?

所以让人惊喜的,真的在最后二十分钟,故事剧情峰回路转。我们发现之前的很多都是李问假造或者改造的故事。

难道李问就这么跑了?戏耍了日常没用的警察,然后保释成功出来了?不行,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所以最后,还是有那么一出爆炸。

这却也是人物性格的悲剧。就算从卑微的人物成为叱咤风云的伪钞罪犯。自身的那些缺点却从来没有改变过。最后几个送命题,耿直的回答,真的是让李问送了命。站在男人角度想,千万不要KY(读不懂氛围),尤其是那些关键时刻。但是从秀清的角度来想,有这么样的回答,也真是绝望。最后的选择,也真是最好的结局。

wushuang3

到最后,警察到大西北找到真正的阮文的时候。一句,“他是我那个时候的邻居”,让人觉得辛酸不已。作为一个有过类似心理感受的人而言,可以说是秒懂了李问的心思。却不得不说,这种偏执,我是做不到的。回忆里一直对他吼着,要做一百万个人里的主角的那个“发哥”,其实只是自己被压抑、被鑫叔说只能做小角色的反抗。“放弃爱情的男人,什么事情都做不成。”我从心底里是佩服这句话的。但是到最后,其实阮文根本没有认识过这个男人。这是多么卑微的爱慕啊。如果换做是我,也许,不,我一定会放弃这个。所谓“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”,不如就让那美好的想象一直存在于自己的心里好了,甚至是忘掉。

而李问的绰号为什么叫画家?李问从来不是一个画家,而阮文是。

让我觉得好奇的是,是什么让他追逐成为主角?那种偏执,在我身上可以说是没有。那种在球场上追求胜利、在技术上追求极致的精神,也是被我舍弃掉了。我没有这种偏执,却十分能理解他们。这是李问之所以能成为李问的关键要素,却也是他始终不能放下,好好享受生活的根源。

我想,能够成为这样的英雄,也不错了。

而我的朋友们,我们还是好好珍惜眼下的幸福,一起欢笑,一起潇潇洒洒地生活吧。